Visa 推出多元穩定幣 甭懷疑,連刷菜市場攤位都能用手機掃碼,現在就連全球最大支付網路之一的 Visa 也要在穩定幣市場大展拳腳。根據 Visa 2024 年第一季財報指出,超過 20 家金融機構已在與 Visa 合作測試基於區塊鏈的支付解決方案。有趣的是,這些合作大多鎖定 USDC 及其自家版本的美元掛鉤代幣,用於跨境支付與 B2B 結算,企圖把繁瑣的 SWIFT 傳統路徑踢出局。Chainalysis 2023 年報告顯示,目前市場上穩定幣總流通量突破…
Read More
Visa 推出多元穩定幣 甭懷疑,連刷菜市場攤位都能用手機掃碼,現在就連全球最大支付網路之一的 Visa 也要在穩定幣市場大展拳腳。根據 Visa 2024 年第一季財報指出,超過 20 家金融機構已在與 Visa 合作測試基於區塊鏈的支付解決方案。有趣的是,這些合作大多鎖定 USDC 及其自家版本的美元掛鉤代幣,用於跨境支付與 B2B 結算,企圖把繁瑣的 SWIFT 傳統路徑踢出局。Chainalysis 2023 年報告顯示,目前市場上穩定幣總流通量突破…
Read More近日鏈上出現新巨鯨拋售跡象 最近我在 CryptoQuant 從浴缸裡撈出了第三波巨鯨出貨信號,標誌著本週期的第三次大規模獲利了結浪潮已經啟動。根據 CryptoQuant 2024年11月報告顯示,當前有多個新湧入的超級巨鯨地址在短時間內開始大手筆轉出比特幣(Source: CryptoQuant on‐chain data),單日淨流出量逼近 5.2 萬枚。以太坊那邊笑不出來,連帶整個市場情緒瞬間從 Fomo(害怕錯過)轉向 Fear(恐懼)。 這波拋售主因並非我想像中的「有人突然窮到吃土」,而是鏈上高槓桿抵押貸款到期以及部分新巨鯨想趁熱打鐵鎖定高一段位收益。畢竟每逢牛市接近尾聲,巨鯨都會上演「多頭最後的輕倉鞭炮秀」。如果你剛好在 60,000 美元附近進場,務必要留意這些大戶的錢包操盤節奏,否則一波平倉,就可能直接被價格嚇到懷疑人生。 拆解本輪分發的關鍵指標 要判斷這波獲利了結是否到頂,我通常會同時盯三大關鍵指標:活躍巨鯨錢包增長率、交易所淨流入量,以及衍生品市場的未平倉合約(OI)。目前活躍巨鯨數量在 24 小時內增長了…
Read More後台優化不等於普羅受惠 SEC在近期批准加密貨幣ETF規則調整,就好像你家電腦偷偷安裝了一個大更新,表面上沒增加什麼新功能,只有後台程式碼被重新整理。根據SEC官方公告,Bitwise成為首個落實新規的發行商,但各大分析師紛紛指出,這「結構性修補」只會提升機構資金的運作效率,並不會瞬間為散戶打開加密取款閘門。根據CoinMarketCap統計,截至2024年3月,Bitwise新ETF申購量僅占整體ETF市場的0.02% (來源:CoinMarketCap),連日交易量都在百萬元美元以下(資料來源:Yahoo Finance),若想急著用此管道賺零花錢,恐怕要先降降期待。 規則調整如何運作成本? 新規重點在於放寬1940 Act限制,允許ETF可以直接投資現貨比特幣和以太坊,而不必僅仰賴衍生品合約。從經濟結構來看,這意味著基金管理人可更靈活調度資產,提高資產流動性,鎖定交易所與託管的安全合規流程。但別忘了,費用結構並未隨之劇降:Bitwise官定費率仍為0.20%至0.25%之間(來源:Bitwise官網),加上交割、託管等多重成本,其實跟你去中心化錢包裡「自助換幣」的動輒0.3% Gas費率差不多,並未真的幫散戶省下一大筆開銷。 散戶到底能不能輕倉嘗鮮? 看到新聞標題寫ETF你是不是已經心癢癢?別急,光是開戶申購就不是一件秒完成的事。就算你想高風險下注,只要是美股券商都要額外通過KYC/AML審核,最快也都要三個工作天,而非瞬間到位。更何況新ETF流動性偏低,買賣差價(Spread)可能達到0.5%以上,畢竟機構沒什麼誘因來造市,散戶只能在高Spread裡自我消耗。根據MarketWatch報告,截至4月中旬,Bitwise ETF日均成交量僅30萬美元(來源:MarketWatch),反觀Coinbase現貨市場卻輕鬆破千萬美元級別,足見ETF並非散戶首選。 鏈上分析工具怎麼用? 如果你真的想用零碎時間邊學邊賺,不如先把目光放在公開透明的鏈上工具:像是Nansen可追蹤大戶錢包動向、Dune Analytics可以自建儀表板觀察智能合約互動次數;再搭配DefiLlama查TVL斜率,評估市場對某種資產的熱度走勢。舉例來說,若某個項目的活躍錢包數24小時突然增加20%、TVL持續三日維持向上趨勢,就具備「前瞻性空投線索」,至少能讓你在下一輪活動中先卡位。別忘了把API數據下載下來,自己用Excel或Google Sheets整理成簡單圖表,才能在上班等公車、睡前滑手機時,一眼就看出關鍵轉折。 潛在風險與基本避險 在探索高收益的同時別忘了高風險一直在旁邊虎視眈眈。首先,監管風險尚未完全釐清:SEC只放行1940 Act下的ETF,對於衍生品市場和DeFi交易所依舊盯得很緊,隨時可能出「變卦」。其次,資安風險隨時可能出現Oracle操縱或託管商違約;若你認為買ETF就萬無一失,請務必分散持倉、控制單位投資金額不超過資產組合的5%。最後,留意Rug風險:任何新產品都可能被人利用複雜條款洗錢或套利,別用自己的「好奇心」當成唯一指標,養成看白皮書、查審計報告、參考多家第三方風控評估的平台習慣。 想跟我聊聊你最關注的幣種嗎?在留言區告訴我你會用哪個鏈上指標來判斷下一輪行情走向吧! https://www.okx.com/join?channelId=42974376
Read More報告公布卻無新案 今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樣,泡杯咖啡坐在電腦前期待白宮新報告,結果卻像點外送卻忘了加辣——沒了那個「比特幣儲備」最新動態。根據美國白宮官方網站2023年報告指出(來源:https://www.whitehouse.gov/),這份白宮加密貨幣報告多次提到「监管架構」、「消費者保護」等,卻對3月6日簽署的比特幣儲備行政令只字未提。這讓一票比特幣支持者心裡七上八下,究竟是默契比肩,還是卡在立法程序? 核心內容和空白點 報告不只聊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發展藍圖,也提到要加強數位資產市場透明度,但卻沒告訴我們比特幣儲備何時上線。換句話說,就是談得天花亂墜,卻把最關鍵的「何時落地」給敲掉。這就好比看球賽到最後卻沒比數,讓人極度不安。根據《CoinGecko》最新數據(2023年7月),全球比特幣交易量已突破500億美元,市場需求山雨欲來,政策曖昧只怕加大波動。 政策經濟結構拆解 要知道,比特幣儲備一旦啟動,意味著政府手中握有BTC資產並可能委託私人機構運作,相關激勵結構會影響市場定價及流動性。假設美國政府持有100萬枚比特幣,按當前5萬美元/枚估值,市值高達500億美元;倘若宣布拍賣或逐步釋放,短期內恐造成賣壓。相反,若直接加入美國國債抵押品,則可提升國債流動性、優化貨幣政策。這背後的邏輯就是:高收益往往伴隨高風險,想重倉可得做好心理建設。 鏈上數據觀測要點 想偷跑監測情勢?重點盯三條指標:活躍錢包數、交易量TVL斜率、交易手續費收入。活躍錢包持續攀升,代表用戶黏著度增強;若TVL斜率出現急速上升,有可能是大型機構在布局。可在Glassnode、Dune Analytics設定自動告警,及時掌握異動。此外,關注《Messari》數據平台的鏈上報告,能了解基金持倉分佈,提前嗅到機構資金動向。 風險與避險基本功 別只盯著多頭行情忘了跌深風險。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交易所資安漏洞、合約平台瑕疵,都可能成為Rug Pull前奏。基本避險方法有三:分散持幣地址、設定止盈止損、選擇有保險基金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另外,持有一定量的穩定幣,可在行情劇烈波動時維持操作彈性。 開放式問題引互動 看到這裡,你最關注的加密品種是什麼?對於白宮比特幣儲備行政令,你是認為會影響市場流動性,還是只是政治象徵?歡迎在下方留言,我也會親自回覆並分享第一手觀察。 邀請連結: https://www.okx.com/join?channelId=42974376
Read More日常買奶茶撬動市場 最近跟朋友去手搖店買珍珠奶茶,結帳時店家竟然貼出「支援 USDT」的標籤──這場景不是科技展,也不是外太空,而是穩定幣真正踏入日常生活的縮影。根據 Cointelegraph 報導,泰達(Tether)在 2025 年第二季(Q2)實現淨利潤高達 49 億美元,若計上半年總和,更飆升至 57 億美元,較 2024 同期成長 9.6%(來源: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tether-q2-2025-profit)。看到這數字,我不禁想:看來下一杯奶茶,不只要選珍奶口味,還得看支持哪款穩定幣。 穩定幣盈利模式解析 要理解泰達這 49 億美元從何而來,就得先拆解他們的盈利結構。核心在於「賺取利差」:用戶以 1 美元兌換…
Read MoreETF湧入仍觀望情緒 近期以太幣(ETH)相關ETF出現大額淨流入,但衍生品市場動能未見明顯起色。根據CoinShares 2025年7月報告,過去一週以太幣ETF累計吸金超過4億美元,卻未帶動永續合約和期權市場的活躍度同步提升。Etherchain數據也顯示,過去三天日均交易筆數約120萬筆,與4月高峰時期的180萬筆相比減少逾33%。這種ETF資金湧入與衍生品成交量背離,意味著市場深度或流動性尚未真正恢復,因此多頭要挑戰4000美元大關,還需等待更多關鍵指標轉強。 網路互動與競爭壓力 除了衍生品動能疲弱,ETH主網的使用率也出現放緩。根據Etherscan統計,過去30日每日活躍錢包數平均約35萬個,較年初高點的48萬個下滑逾27%。同時,Arbitrum與Optimism等Layer2生態持續分流主網交易,過去一週Arbitrum TVL增長5%,Optimism TVL成長3%(來源:DeFiLlama)。網路互動集中度降低,加劇以太幣市場的競爭壓力。若Layer2生態與其他智能合約平台持續分流,大戶在主網上的交易意願可能進一步下降,對衍生品流動性與價格彈性都是潛在隱憂。 衍生品經濟結構比較 要瞭解是否該重倉或輕倉,先掌握衍生品市場的激勵結構。下列重點概覽: 永續合約24小時成交量:300億美元(來源:Skew) 期權未平倉量(OI):15億美元(來源:Deribit) 現貨市場24小時成交量:500億美元(來源:CoinGecko) 資金費率:正向0.02%,但波動區間持續收窄,顯示多空雙方觀望情緒升高。 從上表可見,永續合約成交量已比今年高峰時期低20%,期權市場亦疲弱。資金費率雖然維持小幅正值,但波幅有限,代表市場缺乏追多動力。投資人若看好4000美元,須留意成交量與OI是否能回升至近期高點以上,否則可能只是技術性反彈。 後續觀測與風險策略 未來幾天可鎖定以下關鍵指標: 活躍錢包數:若連續5日回升至45萬以上,則使用率可能重回成長軌道。 TVL斜率變動:主網TVL月增長率若轉正,表示資金有回流主網跡象。 社群互動量:Twitter、Reddit討論度若同步提升20%以上,可視為情緒指標轉強。 建議使用Nansen、Glassnode、Dune等鏈上分析工具追蹤,以判斷衍生品和現貨市場是否全面回溫。並提醒監管風險,如美國SEC對加密衍生品的審查趨嚴,以及潛在資安問題或Rug場景。基本避險思路可採用分批進出、設定止損及資產多元配置。…
Read More大戶撈幣像買零食 每次我打開鏈上瀏覽器,就像逛便利商店看零食促銷一樣,猛然發現大戶(又稱“鯨魚”)近日悄悄吸走了近1%的比特幣流通供給。根據Glassnode 2025年7月報告指出,擁有10萬枚以上比特幣的地址,其總持倉已從總供給的0.10%攀升至0.95%(來源:https://glassnode.com/report)。這些巨量資金移動背後,代表了哪些市場暗潮?它究竟是價值共識的加強,還是資金提前佈局的預兆? 資金流向與激勵結構 大戶囤幣動機並非單純的「看漲」。一方面,過去三個月,市場波動加劇,價格曾多次試探30,000美元關口,吸引長線資金逢低攤平;另一方面,考慮到下一輪減半(預計2028年上半年),幣源稀缺度將進一步提高。從激勵結構來看: 1. 成本平均化:大戶可分批累積,降低整體持倉成本。 2. 供給收縮:當大額地址鎖倉,市場上可交易量減少,可能放大短期波動。 3. 心理預期:散戶見大戶持續進場,或跟風推高價格,但也要警惕大戶逢高獲利了結的時點。 透過這樣清晰的資金流動與激勵結構拆解,讀者能更客觀判斷自己是該加碼、輕倉還是觀望。 鏈上指標與觀察清單 想追蹤大戶動向,以下指標絕不能錯過: • 活躍大戶地址數:留意持倉超1000 BTC地址的數量變化(資料來源:Santiment) • 淨流入交易所量:監控比特幣流向交易所與流出量,判斷潛在抛壓。 •…
Read More穩定幣重塑金融生態 面對每日切菜買菜都要動手機 App 的現實,我第一次發現錢包裡刷出來的不只是法幣數字,還有一串串穩定幣地址。Money2 這台新金融引擎,靠的就是這 2,250 億美元的穩定幣總市值,加上 DeFi 智能合約取代傳統銀行角色。根據 DeFiLlama 2024 年 Q2 報告,穩定幣 TVL(全網質押量)佔整體 DeFi TVL 比重近 60%(來源:https://defillama.com)。換句話說,Money2 已經上線,價值傳輸不再需要「跨國電匯」的繁瑣,人人都能透過鏈上程式碼完成轉帳、借貸與套利。…
Read More日常場景:為何關注比特幣 我平常買咖啡也是刷信用卡,但有時突然想:為何大家要用比特幣?今年七月,比特幣市值飆上2.4兆美元,一舉超越亞馬遜(約1.7兆)、銀價(約1.5兆)與Alphabet(約2兆)。根據CoinMarketCap數據,截至2024年7月31日,比特幣市值達2.4兆美元,穩穩擠進世界五大資產行列。這個數字聽起來遙不可及,但透過一些生活化比喻,就能更快掌握它的重量級。(來源:CoinMarketCap) 幣圈生態:比特幣如何突圍 想知道比特幣怎麼從「數字概念」變成「市值巨獸」?關鍵在於經濟激勵與稀缺性。每隔210,000個區塊進行一次「減半」,礦工獎勵就會減半,從50枚→25枚→12.5枚,目前剩6.25枚。供應增速放緩,市場稀缺性與日俱增;同時來自機構資金、ETF申請與零售端需求也蓄勢待發。這套遊戲規則不斷吸引新玩家進場,促成價格推升。舉例來說,根據Glassnode報告,比特幣減半後六個月平均上漲幅度約65%。(來源:Glassnode) 市場規模:數據直觀對比 要感受2.4兆美元的份量,不如拿亞馬遜、Alphabet和銀價來對比。亞馬遜市值約1.7兆美元,Alphabet約2兆美元,而全球流通銀市值約1.5兆美元。若把比特幣當「數字黃金」,它已經成了比實物黃金更出色的稀缺品。換算成普通投資組合,比特幣佔比會高到讓傳統投資人瞠目結舌。想親眼看圖表?可點開CoinTelegraph視覺化報告,自己核對這些浮動曲線。(來源:CoinTelegraph) 投資警示:高風險高收益 看到這裡,千萬別以為「一買就賺」。比特幣屬於高波動、高風險資產,短期上下震盪常常超過10%。監管政策、美聯儲利率決策、礦工動能分佈,甚至地緣政治都能掀起價格風暴。常用的鏈上工具如Glassnode、CryptoQuant、Santiment都能監控礦工庫存、資金流向與大戶動向。除了價格,還要留意安全風險:私鑰保管、錢包備份、釣魚攻擊等都是真刀實槍的地雷。做好基本避險,才能在狂風巨浪中站穩腳步。 觀察指標:空投與大戶動向 對於鎖定長期機會的原住民,我會特別關注三大指標:活躍地址數(Active Addresses)、NVT比率(Network Value to Transactions)、礦工庫存變化。活躍地址能反映使用熱度,NVT則評估估值合理性,礦工庫存則關乎賣壓強度。實用鏈上工具包括Etherscan(地址查詢)、Dune Analytics(自訂面板)、Token Terminal(基本面指標)。別忘了監督可能的監管動向,例如各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態度,這些都會影響市場信心。 下一步您鎖定誰? 比特幣能躋身全球前五大資產,既是創新技術勝利,也是資金與信心共振的結果。未來它是否能繼續挑戰其他傳統金融巨頭?或是呈現新的去中心化治理樣貌?這些都值得我們持續追蹤。各位讀者最關注的下一個加密資產是什麼?留言和我分享,讓我們一起在鏈上探險! https://www.okx.com/join?channelId=42974376
Read More秒表啟動:九七倒數? 就像等紅綠燈前按下秒表,Bitcoin的最新“滴答分形”在市場吹響77天倒數的號角。根據Cointelegraph報導(https://www.cointelegraph.com/news/bitcoin-tick-tock-fractal-predicts-150k-btc-price-top-in-october),過去多次Bull Run前夕都能看到類似的時間序列結構,如今目標鎖定在150,000美元附近。 拆解分形運作原理 這套分形來自於歷史上每次行情頂部前的週期回調與漲幅比例對比。借助Glassnode on-chain數據(https://glassnode.com)及TradingView圖表,比較2013、2017與2021年高點前後的K線波動,可以看出77天內有三次類似的觸底後爆發模式。 經濟動能與風險提醒 這波倒數並非神諭,而是市場集體預期在時間窗口內集中做多的結果。大戶鎖倉增加、期權多空比飆高都暗示潛在高收益、高風險並存。切記任何分形都不保證遞增,有時候就是一次技術性反彈,入場務必做好倉位管理與停利停損。 必追蹤鏈上指標清單 想掌握節奏?留意活躍地址數、流入交易所比率、期權未平倉量和資金費率變化。可以用Nansen簡易監控Whale動向,或在Dune Analytics自訂儀表板追蹤TVL斜率。當某個指標偏離歷史分形平均值,就應提高警覺。 監管資安不可忽視 別光盯價格,監管和資安同樣是大魔王。美國SEC近期對加密ETF審批態度轉向友好,但未來資金流動與交易所合規風險仍存。同時警惕智能合約漏洞與詐騙項目,建議分批入場並使用多簽錢包分散風險。 你還關注哪些分形? 以上只是我的初步觀察,你最想知道下一次分形會在哪個時間點或價格出現?留言告訴我,咱們一起用零碎時間邊學邊賺! https://www.okx.com/join?channelId=42974376
Read More